龍虎網訊為充分彰顯南京獨特的歷史名人文化,全面提升南京文化軟實力,近日,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南京歷史文化名人展示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首批確定79位歷史文化名人作為展示對象。
記者采訪得知,這79位歷史文化名人是經充分研究、專家論證、多輪遴選出來的,時間跨度為春秋時代至1949年新中國建國前出生,涉及政治、軍事、文學、教育、藝術、科技和宗教等領域,主要采取雕像塑造、遺址公園、博物館、遺跡修繕、文藝創作、出版傳記等6種形式進行宣傳展示。
雕像塑造:37人
蔣子文(民間崇拜)、蕭衍(梁武帝)、卞壸(忠臣)、辛棄疾(文學家、詞人)、利瑪竇(意大利傳教士、學者)、阮籍(名士)、杜牧(詩人)、李漁(文學家、戲曲家)、曾國藩(名臣)、王導(名臣)、袁枚(文學家)、魏源(思想家)、丁光訓(神學家)、顏之推(文學家、教育家)、岳飛(名將)、明僧紹(隱士、學者)、韓世忠(名將)、辛德貝格(國際友人)、陳霸先(陳武帝)、史量才(著名報人)、達摩(中國禪宗始祖)、達浦生(伊斯蘭教阿訇、學者)、周邦彥(文學家、詞人)、董源(畫家)、巨然(畫家、僧人)、髡殘(畫家、僧人)、徐熙(畫家)、周文矩(畫家)、諸葛亮(名臣)、劉禹錫(詩人)、呂彥直(建筑學家)、韓熙載(名臣)、祖沖之(科學家)、劉裕(宋武帝)、范蠡(名臣)、可政(名僧)、胡正言(畫家)。
79位歷史文化名人中,雕像塑造的人數最多,共有37人。
對現有物質文化遺存挖掘、考證和解讀尚有不足的名人,在其曾經生活、居住或工作過的場所進行雕像塑造。選址上注重雕塑藝術與空間美學相融合,歷史文化脈絡與時代文化特色相結合,做到作品與環境相得益彰;設計上采用多樣的雕塑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以生動再現歷史文化人物的風采與神韻。
設計時可考慮配置雕塑人物說明標臺(牌),介紹名人的生平事跡,解釋雕塑的造型及寓意。
遺址公園:2人
伍子胥(名臣)、范蠡(名臣)。
對遺址或遺跡范圍較大、現狀較為復雜,需通過考古勘探挖掘明確遺址性質和范圍的歷史文化名人,以建設遺址公園的方式進行展示。2017年底完成對固城和越城遺址的考古勘探與遺址公園方案編
制工作。結合后期考古發現,適時在高淳固城建設與伍子胥相關的遺址公園,在中華門外的越城遺址建設與范蠡相關的遺址公園。
博物館:6人
蕭統(文學家)、李昪(南唐烈祖)、李璟(南唐中主)、李煜(南唐后主)、洪保(航海家、外交家)、陶行知(教育家)。
對已經存在的歷史文化名人遺址或遺跡,但其遺址或遺跡已被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不宜在原址進行建設的,結合博物館建設和展陳設計對相關名人事跡進行展示。將南唐李昪、李璟、李煜3人的雕像放置在待建的南唐博物館集中展示,明初下西洋功臣洪保的雕像放置在祖堂山展覽館進行展示,南朝蕭梁時期著名文學家蕭統的雕像放置在待建的南朝博物館進行展示,近現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雕像放置在行知園內的陶行知紀念館進行展示。
遺跡修繕:9人
周處(名臣)、李鴻章(名臣)、劉芝田(名臣)、鄧廷楨(名臣)、曾國藩(名臣)、劉智(伊斯蘭學者、作家)、史量才(報人)、徐達(名將)、李文忠(名將)。
對現存與名人有直接關系的遺跡或遺存的展示場所,經過遺跡修繕、環境整治、完善展陳等,實現對社會公眾開放。對曾國藩等9位歷史名人在南京現存的故居、祠堂或紀念場所進行修繕并逐步對外開放。2017年底完成相關名人歷史遺跡的資料搜集整理與修繕方案編制工作,遺跡修繕工作成熟一處開放一處。要通過歷史名人展示工作,推動名人故居、活動場所的修繕力度與開放深度。
文藝創作:8人
謝靈運(詩人)、白樸(文學家、劇作家)、湯顯祖(文學家、劇作家)、康僧會(名僧)、清溪小姑(民間崇拜)、司馬睿(晉元帝)、寶志(名僧)、張僧繇(畫家)。
對已無實物遺存,但在民間影響較大、有一定挖掘傳頌價值的歷史文化名人,堅持以史實為依據,深入研究、挖掘歷史事跡,并以舞臺劇、影視劇、小說、歌曲等形式,統籌抓好歷史名人題材的文藝精品生產創作,讓歷史名人典故真正走進群眾的現實生活,成為傳承南京歷史文化的“鮮活”印記。
出版傳記:20人
皇象(書法家)、支謙(名僧)、葛洪(道教學者、醫藥學家)、戴逵(雕塑家)、法顯(名僧)、何承天(天文學者)、范曄(史學家)、劉義慶(文學家)、蕭道成(齊高帝)、陸探微(畫家)、謝朓(詩人)、謝赫(畫家)、鐘嶸(文學家)、王昌齡(詩人)、宋濂(名臣、文學家)、文彭(書法篆刻家)、焦竑(學者、文學家)、濮仲謙(雕刻家)、方苞(文學家)、亨利·墨菲(建筑設計師)。
除上述展示方式外,對首批篩選出來的其他20位歷史文化名人,組織專業團隊深入挖掘整理相關歷史資料,并以撰寫出版名人傳記的形式,進行集中展示推介。同時,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將首批79位歷史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跡匯編成名人傳略,服務讀者和游客系統了解南京歷史文化。
來源:南京日報編輯:張璐
說說您的看法:(無須注冊)
共0條評論暫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