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治的繪畫經歷宋文治他從事畫藝初期由《芥子園畫譜》、清初“四王”入手,筆墨精妙,品味高雅,繼而又上溯明、元、宋筆墨韻致,兼融南北諸家。曾得朱屺瞻、陸儼少二老指點,又從張石圓、吳湖帆學畫,得見大量名家真跡,心摹手追。特別是在解放后他開始背起畫夾走向自然,廣師造化,進一步融合諸家諸法,致力于探究以傳統筆墨表現新時代風貌,歷二萬三千余里,創作出大批謳歌祖國山河的、屬于自己的、溶入了新時代特點和現代人感情的山水畫。1956年便以成名作《桐江放筏》在畫壇嶄露頭角。受清僧石濤“筆墨當隨時代”等思想影響,他在特定的繪畫語境中用“老瓶裝新酒”,創作出了《山川巨變》等富有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個人畫風也隨之一變。之后他繼續堅持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游歷名山大川,外師造化,內得心源,不斷錘煉筆墨,開拓畫境視野,繼續以傳統水墨寫意筆法表現時代風采,由此畫名日隆。他以典雅獨致的審美觀念和筆觸生動地描繪黃山、廬山、長江等,作品構思精巧嚴謹,筆墨蒼勁凝練,畫風清新秀潤,氣勢雄放宏大,意境深邃雋美。特別是他的江南風情畫作因為清麗典雅、個性秀逸明快而獨標一格。20世紀80年代以來,宋文治受潑墨潑彩等畫風影響,借鑒青綠山水、淺絳山水和西洋水彩等畫法,大膽否定自我,再次開拓思變,進一步地錘煉新的繪畫語言,力求探究中國畫未來新路,終以沒骨潑彩山水畫新風貌凸現于世。與張大千、劉海粟憑借激情潑墨潑彩偶然所得畫法不同的是:他大膽地將潑彩、流痕、拓跡等渲染手法與勾、皴、擦、點等傳統筆墨有機地融為一體,作畫程序恰與水墨設色技法相反,意在筆先,于色中施墨,并在繪畫中增添了“制作”u技巧/u成分,由此淋漓盡致地表現客觀自然,這同時也顯示了他駕馭筆墨,豐富變幻的u技巧/u,又再次引起了我國畫壇的密切關注。他還曾被譽為“當代山水畫八家”之一,因其喜繪江南水鄉柔美虛靈、清新雋秀的風光,秀潤中見蒼茫,得有“宋太湖”之雅號,由此進一步地延續和發展了現代“金陵畫派”山水畫風。
說說您的看法:(無須注冊)
共0條評論暫沒有評論。